学术看板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学术看板
讲座纪要:徐晓旭: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城市
发布时间: 2023-10-17 13:51:4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3年10月15日下午2点半,中国人民大学徐晓旭教授做客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光大讲坛”、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嘉陵历史名家论坛”系列讲座。徐教授是国内古希腊罗马史研究专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目前研究兴趣主要有古代希腊人的族群认同、丝绸之路与希腊化世界、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B。本次讲座题目为《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城市》,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郭涛副教授主持,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世界史、中国史学科,以及布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约200余师生参加。



讲座开始,徐晓旭教授引用中国古代诗歌和希腊罗马铭文中对于丝绸的记载,指出尽管丝绸之路中的丝绸贸易数量不多,但较少的贸易量才与丝绸商品的高档性质,以及城市精英为主的消费群体相匹配,否定了学界解构丝绸之路的观点。

讲座的第一部分,徐教授将古希腊文献与中国古代典籍进行对比,指出司马迁《史记》的《大宛列传》中记载的古地名能够与古代西方文献的地名相互对应,《大宛列传》中对域外的描写体现的是当时希腊化世界的政治和文化特征。丝绸之路的大部分路段都穿行于希腊化世界当中,因此,沿线城市同时具备希腊化和丝路文化的双重特征。徐教授引用了同一时期巴比伦星象日记的记载和更晚一些的乌鲁克神庙铭文,进一步说明希腊文化对丝路沿线城市的影响并未随着希腊—马其顿人政权的颠覆而终止,因此,希腊语和希腊文化能够成为理解和推进中西交通研究的知识背景。


 

讲座的第二部分,徐教授选取了丝绸之路上位于两河流域和叙利亚一段的两个城市,来具体展现城市及相关地区的希腊化和丝路文化的双重特征。徐教授介绍的第一个城市是位于波斯湾沿岸的卡拉克斯•斯帕西努,强调它既是印度洋商路的波斯湾分支航线的终点,又是两河流域商路的起点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和附近的巴林岛共同承担着从波斯湾到两河流域海陆丝绸之路的联运任务。徐教授重点选取了在巴林岛出土一则墓碑铭文和两则献祭铭文,分析其中的希腊语名字和书写,频繁出现的“船长”(κυβερνήτης)一词以及向航海的保护神(Διοσκόροις Σωτῆρσι)献祭等习俗都展现了希腊文化传统的影响。



接着,徐教授根据地理位置和古代地名的变化等线索推测,卡拉克斯•斯帕西努极有可能正是中国古代史书中记载甘英出使大秦一行中抵达的“条支”。徐老师还逐一分析了《后汉书》和《后汉纪》中对安息商人劝阻甘英的记载,指出其中对希腊神话海妖塞壬的传播和改造,同样体现了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卡拉克斯•斯帕西努城市的希腊化社会环境。徐老师介绍的第二个城市是位于叙利亚的国际性大都市帕尔米拉,他重点选取了两则雕像奉献铭文,展现了已经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帕尔米拉城市,仍然使用希腊语作为通用语,并吸收了很多希腊政治制度的名词,与此同时,帕尔米拉当地也发现了很多中国制造的丝织物,有些甚至还带有汉字铭文,由此呈现了帕尔米拉的双重特征。


 

讲座的最后,徐教授做了简要而深刻的总结,他指出,亚历山大东征后开启的希腊化进程的影响是持续的,并未随着希腊人政权的覆灭而结束,在丝绸之路开通后两者并行发展,众多城市同时具备双重属性。在很多情况下,希腊化城市能够很好地承担丝绸之路贸易联运的职能,在事实上实现了古代的全球性贸易,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就了多种文化的相遇和互动。

讲座结束后,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陈莹副教授作为与谈人,从研究方法的创新等角度高度评价了徐晓旭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并以斯特拉波《地理志》的文本为例,讨论亚历山大东征后的历史情境可能对希腊人有关中亚和高加索一带的地理观念造成的影响,徐教授就此问题做出回应,指出古希腊人长期传承的地理传统以及古代地理环境的变迁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后在提问环节,线上线下的师生分别就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念,中希史学发展,丝绸之路上知识传播的方式以及中希文化交流等问题向徐教授请教,徐教授一一做出细致解答。本次讲座持续了3个多小时,在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中落下帷幕。讲座内容体现了徐晓旭教授最近的研究成果,是对中西交通史学术传统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强调了希腊化研究视角对于丝绸之路研究的意义,具有重要启发性。